Kaiyun·官方网站-中国大陆权威在线教育平台

人工智能时代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Kaiyun中国官方平台

人工智能时代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5-03-14 18:38:31| 浏览次数:

  “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恰恰为文化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契机,可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可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为人工智能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灵魂”,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陈国桢告诉记者。

  作为连续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书画家、河南省政府原参事、开封市原副市长陈国桢今年已是第二十八年参加全国两会了。近年来,他的提案都关注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青少年教育问题。

  陈国桢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熏陶,对传统文化有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他的书画童子功源自家学,父亲陈玉璋先生为河南书坛一代俊彦,琴、棋、书、画,样样精熟。陈国桢3岁学写字,11岁获市书法比赛一等奖,13岁模仿父亲写的榜书,已能以假乱线岁临摹名家花鸟画,栩栩如生。陈国桢作品屡获全国大奖,曾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常务理事,书画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及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有《陈国桢作品集》《陈国桢书画作品选》等。

人工智能时代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1)

  随着DeepSeek崛起,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对此,陈国桢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有一个趋利避害的问题。互联网的发展,带给人们种种神奇,但也存在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网络安全等问题。

  陈国桢告诉记者,人工智能是互联网发展的更高阶段,其强大推理能力是突出特点。要趋利避害,就必须为其注入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其进行推理依赖的文化资源。这个资源状况,从个例看,决定着所提供方案的质量与倾向;从整体看,则决定着民族文化话语权的权重,甚至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新中国成立后,学界对文化典籍整理及其当代价值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众多知名学者参与整理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文选旧注辑存》《酉阳杂俎校笺》等集大成式的传世文献当代整理本,有条件快速转化为优质网络资源。建议通过国家赎买方式,对优质资源上线者实行版权补贴,鼓励掌握大量优质资源的“国家队”下场。对民间文化整理活动,提供财政支持;对其成果,可参照国家文化工程扶持标准收购。这是破解中华文化网络资源文献少、差错多状况的当务之急。

  人工智能的特有优势在于推理功能,推理更需带有主题标签的文化资源。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充满东方智慧。要使之成为便于人工智能推理、运算的基本依据和独立单元,就必须实现资源供给的精要化、主题化、体系化。这样既可满足人工智能需求,也有利于消除长期由关键词搜索带来的知识碎片化问题,维护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完整性。

  实行资源的大众化积累、编校的大众化参与、成果的大众化分享,开创新时代文化建设之路。

  为人工智能注入灵魂,确立中华文化话语权是一个事关民族未来、人类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它不能沿袭少数人关门修典、重藏轻用的老路,必须动员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实行专业编纂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比如,多年来,在中央文史馆、北京大学、河南大学有关学者支持下,长期从事文献资源主题化整理的刘占锋团队取得了显著成果。经实测,在文史资源主题化检索方面,其成果明显优于人工智能。这既说明现有资源状况堪忧,也证明文化建设的大众化之路是可行的。

人工智能时代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2)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侵犯文化领域知识产权更方便、更隐蔽。陈国桢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时研究制定传统文化、传统知识等领域保护办法。”

  如今,人工智能借助强大算法与海量数据,已广泛应用于图文、视频等诸多领域。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繁荣背后,各类侵权情况屡见不鲜。

  陈国桢认为,长期下去,中华文化权威资源拥有者就不可能有资源入网的积极性,就很难消除网络空间良莠莫辨、谬种流传的情况,更谈不上确保中华文化话语权了;这样下去,危害的不仅仅是著作权人,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陈国桢建议,应从多方面加强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

  要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决策,把法律救济的着眼点从侵权者方面调整到被侵权人方面。

  要限制“避风港原则”。在网络发展初期,“避风港原则”可以理解。但一些平台依此发展几十年,赚得盆满钵满,已成侵权作品集散地,到了该收紧的时候了。对于著作权诉讼,可通过核查,按侵权作品所占比例,明确其承担主要赔偿责任与提供具体侵权人身份信息义务,还著作权人公道,保证互联网健康发展。

  要做好行政法规与司法条款的衔接,明确著作权“使用费”在司法裁量中的应有地位。对人为设置障碍,以及阻碍被侵权人依法维权的部门规定进行清理,对其不法行为从严惩处。

人工智能时代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3)

  青少年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未来与希望,陈国桢关心教育事业,广泛深入开展调研,围绕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比如,“小书包”连着“大民生”,“小课间”牵着“大健康”,今年他聚焦了中小学生学习焦虑问题。

  人Kaiyun开云工智能正重塑教育行业,引发教育形态变革与焦虑。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下,中小学生学习焦虑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开展的“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研究”调查显示,有 78.3%的普通高中学生表示“学习压力很大或较大”;约65%的中小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情绪,其中约20%的家长表示孩子的学习焦虑已对其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产生明显影响。

  陈国桢在调研中发现,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评价尚缺多元,学校心育未成体系,家庭教育有待改进,心育生态尚待健全。如何缓解中小学生学习焦虑?陈国桢告诉记者,可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

  要优化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构建涵盖品德修养、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减轻因考试带来的焦虑感。

  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作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持续开展对中小学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指导,对存在问题持续追踪。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心理测评后,采用访谈、观察、测试等方式二次筛查。对二次筛查后属于中、重度心理困扰的学生进一步辅导。需进行转介的,可转介到第三方机构进行更专业的心理干预。

  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与沟通。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教育观,合理设定孩子学习目标,避免过度期望和盲目攀比。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共同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要营造健康的社会教育环境。加强对社会教育培Kaiyun开云训机构的监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社会舆论环境。加大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和学校的投入,通过师资培训、轮岗交流、远程教育等方式,缩小区域、校际教育资源差距。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陈国桢告诉记者,在调研基础上,还围绕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强化律师行业监管、加强文物保护单位“两线”范围划定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