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网站-中国大陆权威在线教育平台

追逐教育人生梦想-Kaiyun中国官方平台

追逐教育人生梦想

发布时间:2025-03-21 09:02:39| 浏览次数:

  

追逐教育人生梦想(图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或许有的人始终只是一个个美梦,或许有些人就能梦想成真。在我过去的生活经历中,就有一个个的梦想,正是这些梦想,伴随我、吸引我、激励我,在不断地追求中丰富着我的教育人生!

  在长江之南的武陵山区、娄水流域、鄂西南边陲、古称“容美”后叫“鹤峰”的地方,就是生我养我的一方热土。这里历史悠远、山奇水秀,物华天成,民族杂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堪称美丽而神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过古巴国壮士巴曼子,为抵抗楚国割占城池献出自己头颅而捍卫巴国领土的壮举;明清时期,先后有奉命领兵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土家人陈连升、陈鹏、田世爵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贺龙、廖汉生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并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段德昌、王炳南、贺英等英烈都在这里为民族解放事业抛洒热血……

  我从小崇拜伟人名流,但更崇拜人民教师。因为前者离我似乎太遥远,后者却与我近在咫尺。在我的眼里,老师无所不知,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算术测量……当上一名老师多么神气啊!

  长期生活在乡村,乡里的许多孩子因交不起几元钱的学费而辍学在家,成天只能从事一些简单而收益甚微的劳动,而他们甚至连做梦都想上学。这一切,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多么渴望有一天当上一名教师,帮助这样的孩子们改变这一切!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国家为人民为家庭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啊!从那时起,当一名人民教师,成为我少儿时期的一个梦想。

  “当一名教师,是需要有很多很多知识的,据说上大学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上小学后我常常这样想,也似乎意识到上大学很重要。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我们村就有了几位大学生,有在北京、西安上大学的,更多的是在武汉上大学。当他们偶尔回家探亲时,我和一些小伙伴总是小心翼翼地挤到他们身边问这问那,常常会有一些十分幼稚而可笑的问题……但这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从那时起,我就产生了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开始萌发了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当时的我,朦朦胧胧地感觉到,要有美好的人生,要当好人民教师,一定得上大学!

  高中毕业后,我回乡当农民是别无选择的。刚刚16岁的我,却经受了“农业学大寨”开凿梯田、修筑水库、开凿公路、抢种抢收、夜战马超的艰苦磨炼。

  1974年12月27日,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日子。刚满18岁的我,就在这一天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宣誓大会上,我被指定为全区新党员代表作了大会发言,引来了上千双眼睛的关注。半年后,我被上级党委任命为大队(村)党支部副书记。

  整整四年的农民生活,虽然中断了学业,但学到了许许多多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养成了吃苦耐劳、奋力拼搏的品格,土家人诚实敦厚、坚毅粗犷的民族性格深深溶进了我的骨子里。

  1976年,我被推荐进入县师范学校中师部学习,走进师范学校,听到的第一堂课不是数学、物理、化学,也不是语文、哲学、历史,而是校长作的“如何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报告,它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开始感到要当好一名合格的特别是优秀的人民教师是多么不容易。教师不只是神圣的称号和光环,而意味着崇高的责任和使命。自此,我按照教师素质的要求,向着教师的更高境界,开始了不懈努力和执著追求。1978年毕业后参加了教育工作,从此,我走上了渴望已久的神圣岗位,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

  1978年,我被选为共青团鹤峰县常委,任县一中专职团委书记,兼教政治课。在其后的四年里,无论是团的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自己深深感到在知识和能力上有些力不从心,学习和深造对我来说显得更加迫切。

  要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广博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时代,更应Kaiyun开云当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有所作为。1982年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考入湖北教育学院政治系,经过如饥似渴的“充电”,我不仅学完规定的所有课程,还利用课余时间学完大学英课程和政治教育本科课程甚至部分研究生的课程。1990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大学政治系本科进修班。在五年的政治教育专业进修中,我的学习成绩始终很优秀,一直都被评为“优秀学员”,多次受到表彰。

  1984年,我正在大学学习期间,第一次我听说在中小学评选特级教师这一荣誉职称,后来进一步了解到“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努力当上一名“特级教师”。从这时起,我就把争做一名特级教师作为自己的又一个新的梦想。

  光有梦想,没有脚踏实地努力,梦想终究只能是空想!当一名特级教师、教学专家谈何容易!从此,我为自己设计了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师德修养、学术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标准,并一步一步分阶段逐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使我不仅从观念理念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在教育教学实际能力和水平上也有了明显而快速的提升。

  要当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必须热爱教育,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实际工作中,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作为教师,不只是注重教给学生知识,也不只是限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即如何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天职,言传身教是教师必备的品格。我常常告诫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和品格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有一位大学生回县实习时专程来访。他深有感触地说:“覃老师作为我最尊敬的老师,不仅在物质方面给我提供了无私的援助,而且教给了我如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并不断追求的人。” 他后来考上北京大学光华学院研究生,还不忘在第一时间给我报告这个喜讯。这些年来我抱定一个宗旨:不求给学生灌输和传授多少具体的学科知识,只求教给学生一种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永不满足、不断创新、奋斗不息的精神。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掌握和具备素质教育观,并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取得成效。我认为搞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树立信心,都得到提高,不偏爱优生,更不歧视“差生”,没有绝对的“差生”,反而应当给“差生”提供更多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进步。要让每个学生满怀希望,哪怕临近毕业,也不使“差生”丧失信心。我所带的班,会考成绩突出,多次实现100%的通过率,高考成绩显著,为清华、北大、南开、武大、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名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生。

  一个优秀的政治教师,应该是名符其实的德育专家。要搞好德育,有效地促进思想教育,必须遵循德育规律,用真情感化学生,用爱心滋润学生。我鼓励过偶犯过失的学生痛改前非、捐弃前嫌,考上大学,成为研究生;我帮助过多名家境贫困、几乎中断学业的学生,战胜困难,坚定信心,圆了大学梦。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应该是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知识广博,底蕴深厚,既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又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学者型教师。

  勤于耕耘,终有收获。从1988年开始,我潜心于教研科研,在教育学、心理学、政治教育、德育、素质教育等方面都作了较深入的钻研和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截止2002年,在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20多篇,获省级、全国性教科研成果奖10多项,其中,《论思想政治课的能力培养与实效性》荣获全国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全国仅3项),在国家级期刊公开发表并被编入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研究课题《提高中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实效研究》成果汇编之中;《克服政治课教学内耗探析》荣获全国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论我国新形势下学校的素质教育》获全国性学会德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在国家级期刊公开发表后,还被选入华南地区高校德育专业研究生教材之中。1997年,我被选入湖北省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组,成为省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编著者和部分教材的主编。1998年还公开出版个人专著《中学德育概论》。主编、参编教科书、教学用书、教学指导用书、教学论、专业辞书等50多本。其中主编10多本。

  1994年,我被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1997年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中学特级教师”,2000年被批准为省政府专项专家津贴获得者,同年还被认定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同时,还获得了很多荣誉:县级、州级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教师,省教育科研百佳个人,省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全国首届“百名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

  我的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作为中学教师,职称到顶,学术称号到头,年届不惑的我还有没有新的更高的追求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当一名名符其实的教育专家、教育家。

  我从跨入教师行业的第一天起,就渴望能够成为一名教育专家,成为一名颇有造诣的学者。这不仅是我的一种理想追求,而且成为我的多年来为之努力的行为选择。早在1994年,我曾向学生坦言过自己的理想追求,意在坚定信心,一定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在我31年的工作经历中,也有过几次从政当领导干部的机会,但几次都被我不假思索地谢绝了,在学校也担任过多年专职党务副书记、工会主席等职务,但我始终坚持没有脱离教学和教科研第一线。我认定:只有教学、教科研,才是我的立足之地和立身之本。正是这样,心思专注并力排干扰,才坚定了我的行为选择和人生追求。

  2003年,我调入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中,此后,参与课Kaiyun开云程建设的机会更多,个人发展的平台更大,但肩负的责任也更重。从2004年起,我被聘进入全国新课程《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组和教师培训专家团,同年被聘为北京市《思想品德》初三教科书主编,2008年、2009年被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特聘为全国新课程远程培训团专家,2009年被聘为全国中职国家规划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教科书主要编者。目前正在为澳门特区开发和编写《政治参与》、《国际关系》等教科书,同时还在主编《房山文化》地方教材。

  在调入北京后的最近6年中,教研科研成果累出。在省级、国家级报刊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有近20多篇论文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上,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期刊全文转载。论文《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与人合写)公开发表在中共中央主办的《红旗文稿》2009年第1期上。获市级、全国性论文成果奖近10项。出版个人专著《素质教育全球掠影》(2003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1本,参编教科书、教学用书、教学指导用书等共40多种,其中主编的就有10多本。主要有:主编《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全国新教材,主编《思想品德》(北京初三,首师大出版社)教科书和教学用书,主编《阳光课堂——文化生活》、《阳光课堂——生活与哲学》(人教社)等。

  有位记者在采访时坦率地告诉我:“你作为一线教师,一直担任教学任务,20年间出书超过100本,论文超过300篇,算起来在近5 年中平均每10天就有一篇论文发表。如果我没有亲眼目睹,还真有些难以置信!”有老师也开玩笑说:“覃老师写作成瘾,堪称编书专业户,写论文的机器,工作的狂人!”

  说实在话,我是个爱好不太广泛的人,就喜欢读读书,看看新闻和历史片,每天下班后回家还得工作三、四个小时,节假日几乎全部用于研究和写作,多年来春节长假也就休息两、三天,近几年担任全国新课程培训任务较多,还真忙得有些吃不消了。

  事业未有穷期,追求永无止境。人生只有在不懈的追求中才能不断升华,从而向着永恒延伸。教育家的梦想,对我来说也许就是一个一生难圆的梦,但它将伴随我、激励我走过我的整个教育人生。

  (注:本文公开发表在全国教育核心期刊《北京教育》2009年,有删减 作者:覃遵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