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县远程教育“四强四突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服务社会和谐稳定
发布时间:2025-01-08 01:17:30|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社Kaiyun官网中国会快速发展、各种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以及人民群众维权意识、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农民土地征收、城市建设拆迁、资源分配不均、企业改组破产等新兴矛盾逐渐凸现,一些涉法涉诉深层次信访积案不断增多,群众群访越访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为破解这一难题,大方县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传播便捷、覆盖面广的优势,对拓展远程教育功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信访知识和警示案例制作成《走合法的上访之路》宣传光碟,免费发放给群众、组织群众观看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远教光碟逐渐成为干部下基层随身携带的“工作秘笈”,也是领导干部“四下基层”时随车携带必备资料。近年来,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群访越访事件中发放宣教光碟8000余张,组织群众观看1.2万余场次,化解矛盾纠纷和群访事件30余起,有效拓展了远程教育服务功能,有力推进了平安大方和谐大方建设。
(一)强宣传,突出信访群众思想转化。远程教育充分发挥站点阵地培训优势,筑牢群众法律法规认知思想防线。在学校教学课堂、乡村干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时,组织群众观看《合法的上访之路》远教光碟,集中学习党的各项有关信访维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警示案例,从思想上教育引导群众消除信“闹”不信“理”,信“多”不信“少”,信“访”不信“法”等错误认识,扭转上访群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人多易解决”的偏颇观念,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知法守法意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信访维稳事件的发生。一是促进入驻企业与群众和谐共处。2009年,作为大方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大方永贵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大方县润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入驻东关乡岩下村,因涉及到390余农户1000余人的土地征用,农户认为土地征用补偿金低,部分群众组织进京上访,造成了极坏影响,并公然喊出“惹到岩下人,年都过不成”等与政府开展工作相抵抗的口号。为避免群众再次上访,当地党委政府耐心组织群众观看《合法的上访之路》。群众了解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企业入驻后给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上访群众看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不但不再上访,反而还联名给大方县委政府写感谢信,希望多引进一些企业到岩下村创业发展,成为信访群众思想转变的佳话。以前信访群众欧某现在是永贵建材公司的员工,他说:“我不懂法,要不是政府干部给我们放教育光盘,我恐怕还会跟着闹,这样哪里有现在的工作。”像欧某这样的群众还很多,他们看到了发展带来的好处利,现在对政府推进的各项工作大力支持。二是成功劝解库区群众移民转移。2012年5月,大方县文阁乡毛栗水库出现险情,随时有溃坝的危险,省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谌怡琴亲自作工作签批和部署,要求加强宣传引导,采取有力措施迅速组织群众撤离。而处在水库下游的三元村白果组1000余群众因故土难离等原因,抱着侥幸心理不愿搬出,有的群众还有借机组织上访的念头,后来县委政府组成工作组亲自逐家逐户做工作,给群众发放光碟,并组织大家观看了《水库溃坝警示录》及《合法的上访之路》,群众知道溃坝带来的严重危害及无理上访闹访没有出路后,1000多名群众全部自愿搬出,事关群众生命安危的紧张局面得以化解。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村民李某说:“我们落后啊,说到搬迁就想到补贴,要不是干部给我们放光碟,一些老乡还准备去闹一闹。现在才明白政府也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还不配合,真是说不过去。”三是有效遏制违法无理闹访。2013年12月,负责大方马场至理化220千伏输变电线路改造工程的遵义富邦公司因与省变电一公司发生经济纠纷,富邦公司彭某组织农民工以讨薪为由,向县委、政府提出无理条件要求政府付款,后经调查核实,省变电一公司按合同规定已经给富邦公司拨付了相关款项,富邦公司因亏本不能支付工人工资,以非法组织农民工上访,扰乱国家正常工作秩序对彭某某进行了刑拘。由此,当地党委政府向输变电线路改造工程沿线农民群众发放《合法的上访之路》500余张,对群众进行正确的宣传引导。
(二)强疏导,突出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加强群众思想疏导,通过组织群众观看典型警示案例,疏导民怨、化解矛盾,及时解决部分群众错误信访观念,贸然采取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企图给基层党委政府施压“破格”为其解决问题,缠访闹访人借访敛财等问题,有的基层政府被迫花钱买稳定,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一是有效化解马场迎新煤矿矿群纠纷。2014年7月17日,大方县马场镇一棵树村的群众听说该村9、10、11组要被列为马场镇迎新煤矿的开采区,便大搞违章修建、一些群众甚至快“种房”,坐等矿区规划后好赚赔偿款,后来由于开采成本原因,这几个组没有列入采矿区,许多群众当初愿望没有得逞,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积怨在心,就以房屋地基下沉为借口多次找矿方麻烦,并且集体阻工阻路。后来工作组到现场后,一边做政策法规宣讲工作,一边组织群众观看《合法的上访之路》光碟,现场讲授有关身边真人真事,用发生在县内县外一些违法上访案例,根据深入调查,对唆使群众堵工堵路的严某某进行依法处理,告诫群众要学法、知法、守法,从正面教育群众,化解群访和、越访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当地党委、政府结合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对群众反映的吃水困难、通组水泥路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问题给予了相应解决。当地群众章某说:“以前不懂政策,人家说去堵就跟着去,没想到这是违法的,现在党和政府这么好,我们还去添乱子,也真是不该啊。”二是成功说服“老铁路工人”息访。2014年7月28日,原支持湘黔铁路建设的民工肖某因听信老工人有关补助政策的谣传,便组织约200余人到县信访局上访。面对较为庞大的上访群体,县委书记等领导亲临一线,组织上访群众到县委大会议室沟通座谈,与上访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交心谈话,设身处地为来访群众分析讲解政策,耐心进行政策疏导解释,组织群众观看《合法的上访之路》光碟,并发放相关宣传资料他们,来访群众了解了相关政策心结化解了,纷纷表示不再参与闹事。张某某说,“以前是听别人说有补助,就跟着瞎闹,听了张书记给我们讲解后,哪里有这些政策,他父亲和我们一样是铁路工人也没得补助,我们还要哪样。”通过《合法的上访之路》,将不法信访人经常提出无理条件要挟政府,挑唆、煽动其他信访人员越级信访,借着年老、体弱、多病而故意撒泼、放刁、耍赖,甚至心存讹诈,故意找茬,信访人相互串通,推波助澜等违法行为和歪风邪气受到的法律制裁等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对违法上访行为给予了坚决打击,对相关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对组织群众堵工堵路的万某某和非法组织群众上访的彭某某进行了依法处置,有效遏制了歪风邪气的滋长和蔓延。三是成功化解征地农民越访闹访。2013年黔大毕高速大方段开始修建,涉及到黄泥塘镇眉井村龙山组、大屋组200余户征地拆迁户,由于对国家政策没有正确理解,认为土地补偿标准不一、标准低,以炮损房屋、破坏青苗等原因,多次到施工现场进行堵工,并于2014年3月份组织200多人到省群众工作中心闹访。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到村、到施工现场开展群众工作,对修路政策及修路带来的好处进行了讲解,并到现场组织近1000名群众观看《合法的上访之路》,大部分群众学习了解了政策法规,明白了事理后,不再无理阻工堵路。多次带头上访闹访的万某某,通过党委政府耐心细致做工作,并发放《合法的上访之路》给他学习,目前也息访。他说:“虽然受了些损失,但赔偿也是有规定的,我们不懂法就去上头闹,回来政府看了政府发的碟子,上面那些闹访的都被处理了,政府还多次教育我们,我们也不该去闹了。”
(三)强载体,突出帮扶助推发展。拓展服务途径,在对上访人员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以加强致富能力为抓手,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势,依托远教服务平台,根据上访人员的年龄、知识结构和就业创业愿望,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对信访群众进行种植、养殖、餐饮、加工技能等培训,增强发家致富本领,积极引导上访群众发家致富,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众矛盾纠纷的产生,许多曾经的上访群众变成了农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一是促进思想转化谋发展。大方县猫场镇碧脚村官寨组朱堂俊和李华因抢窃罪被劳教,刑满释放后,因生活困难,曾经多次上访找政府解决生活困难补助,通过观看《合法的上访之路》光碟,并观看关于中药材种植技术远程教育培训后,联合办了“狱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狱新”意即告别监狱生活,开始新的生活。合作社注册资金67万元,合作社成员中现已吸纳刑释解教人员三人,现解决固定就业人员10人,忙时临时用工每天多达40人。二是促进就业保障解民忧。大方县东关乡岩下村年欧福清,全家4口人,过去有3个吃低保,住的是石棉瓦搭建的30多平方米的窝棚。由于土地被征用,在企业入驻之初,认为土地补偿金低,多次带人阻工。企业本着坚持大方籍优先,岩下村优先,岩下村失地农民优先的保障政策,聘他在厂里做临时工,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便主动要求取消低保名额,还修了近200个平方米的住房,过上了勤劳致富的幸福日子。三是促进创业发展带民富。大方县长石镇徐爱华因患小儿麻痹症,右下肢瘫痪残疾。为了生计,徐爱华先后做过水产和干货生意,开装载机和残疾人专车搞客运等工作,生活极其艰辛,多次到政府上访要求给予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接访人员通过《合法的上访之路》让徐爱华了解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并通过政府支持残疾人创业的优惠政策创办了“爱华科技示范养殖场”,带领全村5户残疾人家庭发展了养殖,随着规模的扩大,创办了“大方县爱华科技种养殖合作社”,事业发展风生水起,成为全县残疾人创业的楷模和典范。
(四)强服务,突出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提升远程教育服务水平和能力,探索党员关怀机制,积极为农村党员提供服务。一是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教师、学生、党员干部开展“心连心传递袋”等方式,组织传课件、送信息、问需求活动。由于群众反馈的需求种类比较多,仅在学校组织集中培训无法满足需要,而且路程较远的群众极不方便。为此,远教办发挥中心播放户的优势基础上,在有播放条件的农户建立远教播放户,把课件、技术资料、致富信息等送到农户家中,减轻了学校集中培训负担,有效扩大了远程教育覆盖面。探索了“远教+学校”、“远教+协会”、“远教+基地”、“远教+示范户”的“1+4”教学组织模式。二是丰富服务载体。以远程教育站点为桥梁和纽带,创新开展开展了“服务流动党员,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通互联网的村级站点,建立流动党员、外出务工人员与留守儿童“零距离”接触、“零距离”教育、“零距离”关爱的平台。由村远程教育站点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网络沟通活动,让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家长通过QQ视频、语言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互动交流,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交流感情等。充分借助驻村干部懂技术、懂信息的优势,每周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一次远程视频“心连心”服务,并进行健康心理辅导,组织留守儿童观看少儿节目、科普知识、心理健康辅导、智力开发类等节目。三是拓展服务体系。积极拓展中心站点的功能,探索建立远程教育便民利民服务厅,配齐接收系统、播放系统、刻录系统、群众自主学习系统,将“天网”和“地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远程教育站点+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学校站点的工作指导,通过光碟播放、发放资料、政策技术咨询、自助查询等方式,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形成了以乡镇远教中心为龙头,以村级站点为主体,以远教播放户和综合服务站等为延伸和补充的远程教育服务体系。(中共大方县委组织部 覃平飞 聂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