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终身教育关键词二:人工智能+教育
发布时间:2025-04-08 00:09:22| 浏览次数:
这一年,作为一家教育行业媒体,我们有机会站在教育变革的前沿,观察并记录终身教育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趋势,见证终身教育的发展。我们从中选取八个关键词作为切片,力图用特写的方式记录行业的重要进程,描述终身教育的发展面貌。总结反思,把握时代变革,预测未来趋势,2025年,锚定教育强国目标,让我们一起再出发!
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近两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向我们展示了其改变人类生产生活及教育方式的巨大潜能。人类正逐步迈向一个人机协同的文明新形态。在此背景下,我们需特别关注教育的本质。
教育不止是给答案,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在“人工智能+教育”环境下,引导学生提好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解题能力尤为关键。所以,利用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像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如何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为这一追求提供了更大可能。近年来,教育领域及时捕捉分析教育数字化、人工智能等对人才、科技需求的“第一信号”,将其转化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内容,提出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全面增强教育数字化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助力。
在规模上,服务“扩优”Kaiyun开云成效显著。优质课堂时空交叠处处可见,优质课程跨越山海时时可及,资源的集成整合和大规模应用真正让广大师生受益。同时,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显示,中国排名从第24位跃升到第9位;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访问量超过500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信息化奖……一系列成果、一组组数字,显示出中国的数字教育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正以自己的方式输出中国方案、中国经验。
在深度方面,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应用“提质”加速。2024年3月,宣布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升级,实施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行动。2月,教育部公布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4月和11月,分两批公布了共50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这些举措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案。
课程体系构建上,“人工智能+教育”呈现多样化态势。在11月举办的“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暨区校优质案例展示活动中,北京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展示了多节“AI赋能高效课堂研究课”。同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强调统筹推进中小学和大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发展,计划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多所知名高校也启动了AI赋能教育行动,如清华大学将开展100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课程,北京大学推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交互工程的AI助教以及国内首例“数字体育”课程,浙江大学牵头建设了101计划核心课程等。
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的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如人的主体地位丧失及对AI过度依赖、隐私泄露和数据安全风险、教育资源不平等和“数字鸿沟”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更好地应对风险?笔者以为,智能时代,教育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智能向善”,加强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立法和监管。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未来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何种形态?又该如何看待并融入技术带来的教育重塑?这些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