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网站-中国大陆权威在线教育平台

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⑥丨同奏城乡教育‘智慧曲’ 共谱区域均衡‘新乐章’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智慧双师课堂的实践探索-Kaiyun中国官方平台

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⑥丨同奏城乡教育‘智慧曲’ 共谱区域均衡‘新乐章’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智慧双师课堂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5-02-21 02:19:06| 浏览次数:

  

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⑥丨同奏城乡教育‘智慧曲’ 共谱区域均衡‘新乐章’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智慧双师课堂的实践探索(图1)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作为昆明市主城核心区之一,区内既有教育资源丰富、优质的城区学校,也有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相对薄弱一些的农村学校。西山区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支持下的‘1+N’远程同步双师互动课堂项目为支点,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西山区基础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打好双师课堂硬件基础‘1+N’远程同步双师互动课堂项目实践具体来说,就是依靠1条云南省教育专网信息高速公路,基于西山智慧教育平台,逐步联结不同层次学校,整合多种教育教学设备、教学场景、运用软件,常态化开展数字化赋能的教育教学活动,并融合区域各级学校教、学、研、训、评于一体,促进优质均衡。

  为真正发挥其价值,西山区从平台融通、学校联结、资源互通三个层面打好硬件基础。融通三级智慧平台。‘十四五’Kaiyun官方网站时期,西山区借‘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东风,趁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云南省教育专网建成之势,立足区域发展实际,面向区域发展需要,确定了以‘国家平台供给资源,省级平台融合联动,区级平台实现交互’为路径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西山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极大地完善了三级平台的融合功能,并丰富了资源供给。

  联结不同层次学校。2019年初,在云南省教育专网建设背景下,西山区率先在春苑小学和团结乡龙潭中心学校开展‘1+N’远程同步双师互动课堂教学试点工作。2021—2022年,西山区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完成西山区智慧教育平台、44间‘1+N’常态化互动教室、38间‘1+N’精品教学直录播教室、424台教学一体机的建设。西山区通过‘1+N’项目完成了对区属学校所有教室的物联化、集成化、智慧化建设与管理。

  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基础的西山智慧教育平台坚持以教师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迭代。通过上述Kaiyun官方网站举措,西山区为不同层次学校的联结奠定了教学环境和平台的基础。激活多元联动活力。为提升西山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质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专属资源库,西山区教育主管部门、电教馆、科研机构、中小学等,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平台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西山区委、区政府制定政策文件、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设立网络互动课堂专项资金,对‘1+N’远程同步互动课堂上课教师每节课按1.5课时核算课时量,有效调动了教师上好优质课的积极性,全面推进‘1+N’远程同步双师互动课堂建设。目前,西山智慧教育平台已建立自下而上的教学资源遴选机制,结合自上而下的资源推广策略,形成双向互动的资源互通模式,全面提升平台教学资源的品质与活力。

  由此,‘1+N’远程同步双师互动课堂有了强大的教学资源支撑。双师互动,促进课堂教学数字化变革在完善的硬件基础上,西山区全方位开展了双师互动课堂模式探索。名师先行,课题引领。2020年11月,西山区成立首届信息化教学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名师工作室,按城乡同步互动课堂的实施意义,先行先试,探索‘1+N’优质资源共享模式。以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为主,兼顾其他学科,形成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

  之后,名师工作室和西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积极申报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有三个课题实现立项。西山区在市级立项课题的引领下,不断探索数字技术融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角色互换,协同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1+N’远程同步双师互动课堂实践前期主要以城区学校教师为主讲教师,农村、山区学校教师为辅教教师。主讲教师和辅教教师要同步在线上、线下共同备课、共同教学、共同教研。互动课堂实践中期尝试角色互换,由山区、农村学校教师主讲,城区教师辅助。

  在这个时期,城区教师除了要做好本班配合教学,还需对山区、农村教师课堂教学表现进行指导,实现‘教师一带一’,协同成长。互动课堂实践后期逐渐弱化课堂主辅角色,同一课堂中两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自身特长,关注课堂生成,随机调整双师角色,为学生呈现最优课堂。双师角色的切换可以解决屏幕两端教学班级的难点分布问题、作业分层问题,完成相应任务。

  三个‘同步’,全程互动。‘1+N’远程同步双师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分为同步共备、同步共教、同步共研三个阶段。同步共备阶段,双师共同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网络化条件下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互动策略,主讲教师需提前三天将教学设计方案发给辅教教师,双方交流研讨确定方案。

  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双方学生学情的差异性,教学目标设置不仅要充分考虑知识梯度和学生参与度,关注知识性、能力性目标,还要关注学生思维与智力开发目标以及情感、心灵培养目标。同步共教阶段,要‘精选题、快反馈、强矫正’,从学生需求出发,关注学生问题,及时互动、讨论,及时反馈,及时面对课堂生成,随机调整双师角色,完成教学目标。

  同步共研阶段,项目参与学校的教务处、教研组借助西山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线上互动教研或面对面座谈,定期对双师互动课堂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反思得失、总结经验,探索提高屏幕两端‘师师、生生、师生’互动性的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多层面赋能城乡学校均衡化发展双师互动课堂项目对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的作用不只发挥在课堂上,还发挥在教师教研和课后服务等领域。助力教研,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西山‘1+N’教育平台与双师互动课堂紧密结合,极大拓展了这一模式的效用。

  一是实现自我监测。利用云平台储存的授课视频、课件资料以及学生的学习数据,授课教师可以随时回看课堂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纵向诊断和评价。二是共享名师智慧。西山区多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依托‘1+N’教育平台组织建立名师网络工作室,形成网络研修社区,并发展为工作动态发布、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整合的中心,拓宽了城乡学校资源共享的渠道。

  通过互动交流,西山区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辐射影响更多教师,造福更多学生。技术加持,打造多元课后服务。西山区适时引入5G技术,开展‘1+N’课堂文化差异交流模式的探索。通过班会活动、‘三点半课堂’等活动阵地,开设体育、艺术、音乐、舞蹈、科技、阅读等多样化课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课程既让农村、山区学校的孩子通过双师互动课堂介绍本村的历史与文化,又让城里的孩子足不出户便能踏上‘希望的田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双向速递’,建立校校间、生生间的情感和文化交流传递新模式。

  (文章由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教育体育局提供素材,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供稿)责任编辑丨单笑斐本文刊登在《中国民族教育》2025年第2期微信编辑丨李景单笑斐微信主编丨徐杨封面图片丨谭云俸点击图片 查看订阅方式

  身为互联网人,写文案是基操。不管是做营销推广、提产品需求 还是向上汇报,都需要码文档。

  如果是写一些短文案,AI可以一步到位帮我搞定。举个例子,比如让AI写工作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