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十种办学好模式(九):数字化赋能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01 10:16:40| 浏览次数:
2024年12月12日,昆明市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强调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云南建设教育强省作出省会贡献。同时,会议总结了十种好的办学模式,树立了一批好校长、好班主任、好老师典型。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昆明教育发展情况,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投身教育事业,我台特别推出《教育强国 我们在行动》系列节目。今天推出的是十种办学经验(九):数字化赋能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用好云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师教育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推进网络协同教研,开展远程帮扶工作,开展师生信息素养大赛等活动,以数字化赋能教育,告别过去“背多分”“文山题海”的教学“笨办法”,让教育教学正朝着更高效、更精准、更符合学生个人情况的方向发展。
为了提高教育数字化应用和创新水平,不断丰富数字教学资源,昆明市全面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进一步完善昆明市智慧教育平台,融通国家及省级智慧教育平台,汇聚市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持续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五华区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之路。一是率先建设五华区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示范区,协助区域建立并完善区本教学资源库,遴选区域内优秀课例及教师培训资源,上传至AI教研平台,供全区各校观摩学习;以特色校级资源库为基础,依托“三名工程”,发挥名师示范带头作用,持续收录包括日常教学资源、课赛实录、典型案例等优质资源,解决了区域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的问题。目前共积累区本教学资源总量近16万件,积累校本资源超过34万件。二是在全区15所公办中学所有班级部署智慧教室、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个性化Kaiyun开云学习系统、微课录制系统,运用信息技术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课件和题目。目前已经覆盖733个班级,2111名教师。三是利用教师智慧课堂进行备授课,常态化开展集中培训、区域教研、论文指导、课赛活动、成果申报等形式,有序推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2023年至2024上半年,累计备课约79.3万次、授课约24.2万次,累计超过 10万人次进行学习。五华区正以人工智能为杠杆,撬动教育整体变革,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行动,在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取得新突破。
官渡区以智慧研训平台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官渡区创新教研方式,积极探索数字赋能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基于“1+N+X”模式,自主研发官渡智慧研训平台。一是依托“电子听课本”实现移动听、评课,实时记录听课内容,课后将课堂观察“复盘”内容一键推送给任课教师,为课堂教学改进提供高效、科学的数据支撑。每年近3000节凝聚教研员智慧的数字化课堂观察成果成为全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二是围绕“让每位教师的成长被看见”。利用数字化技术积极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增值评价,评价系统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通过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研训活动中的真实表现,通过循证跟踪,见证教师成长。三是“教学视导”构建学习共同体,定期不定期开展为期3天的“1+1+X”模式蹲点调研,各学科教研员通过班级集体听课、学科听课、跨学科听课等方式对学校质量管理全要素进行观察、诊断、分析,因地制宜为学校开出“教学处方”,并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目前,已有374所学校、1.4万余名教师使用官渡智慧研训平台参加区级培训、教研、听评课、教学观摩、质量分析、教育人才评审、教育科研管理等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官渡智慧研训平台有效推进了教学教研信息化、专业化、可视化、丰富化、科学化发展,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过程的高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