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终身教育关键词三:数字大学
发布时间:2025-04-11 10:58:00| 浏览次数:
这一年,作为一家教育行业媒体,我们有机会站在教育变革的前沿,观察并记录终身教育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趋势,见证终身教育的发展。我们从中选取八个关键词作为切片,力图用特写的方式记录行业的重要进程,描述终身教育的发展面貌。总结反思,把握时代变革,预测未来趋势,2025年,锚定教育强国目标,让我们一起再出发!
当前,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数字时代、智能时代,一个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将数字教育视为应对危机挑战、开启光明未来的关键路径和举措。
当数字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带来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打破了“象牙塔的围墙”:教师通过网络为不同校区、不同教室的学生授课;学生只需一台终端,便能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享受优质教育体验。这一变革,引发了“未来的大学将会是怎样的”讨论,也使“数字大学”的概念更加引人瞩目。
回溯历史,“数字大学”的概念最早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本世纪以来,从在线课程建设到MOOC热潮,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理念不断深化,数字大学的雏形也初步显现。美国密涅瓦大学等新型大学的创新实践,也为数字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当前,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扎实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正迈向应用融合创新的智慧校园新阶段,数字大学的概念正逐渐清晰。
各大高校纷纷紧抓时代机遇,创新变革,向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奋勇前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数字大学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并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的教育生态。
清华大学依托自主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及其“克隆班”,以及“学堂在线”“智谱清言”等平台, 逐步构建起了一个数字化的教学生态系统。“雨课堂”官方网站显示,目前全球10000余所学校的师生都在用“雨课堂”,它让教与学释放出了更多能量。
上海大学凭借“一模通问”“上大元宇宙”“数字大脑‘四中心+’”“一网通办”“智能计算服务平台”等创新举措,努力推动数字化、国际化高水平一流大学建设。据悉,截至2024年年初,上海大学在“一网通办”平台上,已集成了186项校园服务事项,全年累计办事服务42万余次,极大提高了校园事务的办理效率,目前正在着力实现从“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转变。
国家开放大学正在创新开展数字化大学建设,通过建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支撑的数字教育基座,发挥开大体系合力建好用好智慧国开一体化平台、终身教育平台,提供自主安全可控可持续的数字化服务保障。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大学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或应用,而是一次对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深刻革新。在数字大学的框架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个性化、互动化的教学方式。通过人工智能教学软件、学习管理系统等辅助工具,教育者能够精准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进度,为他们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难度。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与普惠。
数字大学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它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比如,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直面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字鸿沟等挑战。如何确保学生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如何防止数字鸿沟的扩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数字教育带来的红利?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数字大学的建设绝非短期之功。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秉持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精心策划并聚焦关键环节,确保技术进步服务于教育的本质需求。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稳步推动数字大学的建设发展,让其在未来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大学将成为新时代教育Kaiyun官网中国创新的重要形态和载体,引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